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客家人的祖先是哪里人(从哪里迁移过来的)

2023-05-27 16:21:04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74 次0 评论

客家既不是国家概念,也不是地域概念。中国56个民族中没有客家人。事实上,客家人是汉族内部的一个民族分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时在某个民族内部会出现不同的分支:有黑苗、白苗、红苗。彝族内部有阿希、撒尼、阿哲、武罗、屠苏、苏诺、涅苏、盖苏、车苏等支系。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工部、贾蓉、白马等。

汉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由于地理阻隔、交通不便等原因,形成了七个民族:广府民族、北方民族、吴越民族、八闽民族、客家民族、赣江民族、湖湘民族。其中,客家宗族是唯一一个没有命名地域的宗族。说白了,客家人就是“外地人”的意思,是相对于原住民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客家宗族形成的历史与中国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历史有关。

中华文明从北方的黄河流域到南方的长江流域有一个发展过程:秦始皇与中国混合时,今天夏之时的江南地区还是掸族和越族聚居的地方。整个秦汉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极其缓慢。直到三国时期,吴栋政权才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江南开发,为以后的江南开发奠定了基础。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司马皇族八王公之间持续不断的拉锯战。

这大大削弱了西晋抵御外敌的能力,最终导致了五乱的发生。这一时期,中原成为芜湖部落的必争之地。一度大量农田荒废,汉人被掳为奴。连年的战乱让中原人民的生活变得艰难,食人现象开始出现。中原一些不堪忍受的人为了生存,从中原经河南南阳进入襄阳,再沿汉水向东流入长江,到达湖北、安徽、江苏。往南,从九江到鄱阳湖或沿赣江进入赣南山区。

这场南迁风潮的先锋队,最远到达今天的梅州大埔,最终于东晋艺兮九年(公元413年)在“浮动私企”的基础上建立了赵毅县。此时东晋设立侨州、侨郡、侨县,安置中原移民。这种南迁趋势持续了170多年,人口1200万。东晋政权颁布了承认士族拥有私客的制度。这一制度允许官员根据难民的等级收容一定数量的难民作为房客。

东晋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南方长达百年的和平。经过东晋南朝的开发建设,隋朝统一南北时,南方地区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基本接近北方。这一时期,这些从北方迁徙过来的客家人相对稳定地生活在南方。但此时南方的人口和经济水平只是基本接近北方,如果真的对比,还是略胜北方。到了唐朝安史之乱前夕,南北人口比例已经发展到一个临界点:一比一。

唐朝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再加上中原连年饥荒,政府的敲诈剥削导致人民贫困,城乡很多烟花一度被掐断。社会矛盾的积累终于激起了黄巢。黄巢迁居中国大部分地区,但赣南、闽西南、粤东北受战乱影响较小,于是大批中原人从九江沿赣江而上,定居在今天的赣南、闽西、粤东北三角地带。这种南迁一直持续到唐以后的五代。

在这次迁徙中,有的人远至惠、嘉、邵等地,而大多数人则留在福建汀州和赣州东南部。唐末宋初,中国气候开始变冷,游牧和农耕的分界线开始南移。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清初。随着唐末战争、小冰期的出现和降水线的南移,中国的经济中心进一步南移:中原的长安、洛阳等古都开发得很早,所以土地潜力随着水土流失现象的日益严重而枯竭。

相比之下,气候更加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更适合农业生产,南方发达的水运网络极大地便利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到了宋仁宗时,南北人口比例已经逆转为二比三。随着北方地区经济衰落,人口减少,无形中削弱了对草原游牧民族的防御能力。在气候寒冷的背景下,游牧民族开始南迁:契丹占领的十六州,从宋朝国家独立之日起就无法收复。

北宋末年,原本由契丹人建立的辽国统治的女真人开始反抗辽国统治者,宋朝视之为天赐良机,收复十六州。宋朝与女真建立的金国缔结“海上同盟”攻打辽国。然而,北宋联合晋国灭辽国的外交策略却带来了自己的灾难:1126年,汴梁东京遭到金军袭击,宋徽宗和宋钦宗被金军俘虏到荒凉的北国,九子赵构被迫逃往南方建立南宋。

当时,数百万臣民跟随高宗皇帝南迁。中原金兵进入后,大量中原人渡河南下。后来蒙古灭金,又与宋交战。这一时期,赣、闽、粤交界处成为宋元两朝的战场。较早迁入此处的中原移民,不得不继续南迁至粤东的梅州、惠州等地。因为此时户籍分主客,所有移民和归化的人都并入客家人,所以客家人自称客家人。至此,历经数次大迁徙,客家宗族终于形成。

明末清初,客家人又开始迁徙:清军进入福建、广东,一部分客家人参加反清斗争,但斗争失败,这些人被迫四处流散。这一时期,一部分客家人跟随郑成功反清运动迁往台湾省,另一部分客家人则迁往粤北、粤中、粤西地区。有的去了广西、湖南、四川。与此同时,从美国引进的甘肃、土豆等高产作物首先登陆南方沿海。这使得当地的人口开始膨胀: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赣闽粤交界地区的客家人口大大增加。

由于当地山多田少,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当时四川经历了明末清初战后的大规模灭绝。据1668年清政府统计,四川成都仅剩7万人,而部分县的户口只有战前的10%或20%,四川剩余人口约60万。今天的四川话可以找到湖广、江西等多种口音,也就是说今天的四川人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外地迁来的。

在清政府的主导下,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由于湖广兴省是迁入四川的移民中人口最多的省份,所以这次人口迁徙被称为湖广填川。事实上,除湖广以外的其他地区也有一部分人迁到了四川——据清末《成都概览》,“今天的成都人都是外省人”:湖广占25%,河南山东5%,陕西10%,云南贵州15%,江西15%,安徽5%,江浙10%,两广10%。

虽然《成都概览》只记录了成都的人口格局,但可以推断,在湖广填川的过程中,并不是只有湖广人来到了四川。只有25%左右的成都人口是从湖广地区迁过来的,其他地区一起迁过来的人口其实比湖广多得多。只是因为在所有迁入四川的移民中,来自湖广地区的人数最多,所以这次人口迁移才被命名为“湖广填川”。从中原迁到湘鄂情、广东的客家汉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大量涌入四川。

朱德、郭沫若、韩的祖上,都是当时从两广、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由于历史上四川湖广的巨大影响,今天在四川的客家子弟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每一个四川的客家子弟,都有祖先入川时被绳索捆绑的痕迹。然而,明末清初的这一次移民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岭南地区的人地矛盾。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后的40年间,广东人口激增1200多万,必然导致人地关系的紧张。

历史学家梁曾计算出嘉庆年间广东人均耕地面积约为1.6亩,而清代学者洪认为人均只有4亩地可以维持生计,这意味着广东人均耕地不能满足当地人的生计需要。清代中叶以后,客家人子女与当地原住民之间不时发生争夺田地、水源的争斗,当时称为“来土之争”——远道而来的人,既是客家人,也是本地人、土著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利用当时尖锐的人地矛盾,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南迁十余年。

洪秀全、杨、肖朝贵、冯云山、魏长辉、石达开,太平天国的前六任国王,除了魏长辉是广西壮族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客家人。事实上,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与当时争夺土地的背景密切相关:在金田起义之前,广西桂平、桂县、武宣、平南等地已经发生了大规模的民众与土人的战斗。所谓举人,是指说客家话、广府话,从广东迁到广西的人。

道光末年以来,一方面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清政府为了向列强赔款,加重了对民众的剥削,导致大量失去土地的民众沦为流民。在这个过程中,广东、福建、湖南等地的大量流民涌入广西,当地政府有时会暗中鼓励原住民和流民争夺土地,于是双方的恩怨越来越深,最终发展到全村武装起来互相残杀的地步,上千人死于这种争斗。冯云山、洪秀全创立拜会之初,信众多为客家人。

起义之初,拜会主要是应大多数无家可归的客家人的要求,准备武装迁徙。1850年,主要由在来地之争中失利的客家人组成的朝拜者,带着家人和家属来到金田村。当地政府以为只是一群被生计所迫而逃亡迁徙的难民,但聚集在金田村的难民正式举旗造反。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这些客家人分别移居海南和广西,甚至漂洋过海谋生。流亡南美的太平军残余甚至参加了智利和秘鲁的战争。

战后,智利政府把从秘鲁夺取的伊基克地区给了太平军的其余部分——让他们在这里建立一个属于智利的自治城镇。今天,约有四分之一的Ikik人是中国人后裔,其中大部分是客家后裔。智利的客家人后裔,只是客家人大迁徙的一个缩影:自宋代以来,客家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不断向海外迁徙。《水浒传》记载,阮、、等人后来到南阳自立为王。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小说家之言,但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先民移居海外的经历。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张士杰为宋所败,左丞相卢秀福(江苏盐城人)因幼帝跳海而死。他的小儿子,鲁(号宋富)等南宋遗民乘船逃往爪哇岛南洋。鲁被选为首领,在爪哇的顺他王国自立。此后,中国人先后在东南亚建立了博尼国、国、纳土纳岛、马来亚的吴国和兰芳共和国。

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移居者在东南亚经商。其中,大量客家子弟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海路从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台山赤溪童家冲出发,乘船冒险到东南亚各地。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其中包括宋末抗元失败后逃往海外的人,清初的“反清复明”,清末的太平天国运动和前期孙中山领导的各种武装起义,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

他们要么自己出航,要么被掠夺、诱骗、雇佣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打工。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一些人从他们原来的国家迁移到欧洲、美洲和其他国家甚至世界其他地方。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000万客家人。其中,约5000万人居住在中国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等19个省的180多个市县。广东省本土客家人数已达2500万左右,占广东本土族群的三分之一。广东的三大方言是粤语、潮汕话和客家话。

此外,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客家人约有600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越南、美国、秘鲁、毛里求斯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约有1500万。客家话也是当地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的祖先是从黄河流域所在的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的。客家话原本在中原地区是优雅的,到了南方吸收了一些土著语言,但中世纪主体还是优雅的。

客家人之所以历经这么多沧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群体的“魂”没有丢。这个灵魂就是他们独特的客家文化:他们的语言,他们的饮食,他们的建筑,他们的戏剧,音乐,舞蹈,手工艺,民俗等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海外客家人向祖先忏悔祖先的仪式也是非常正式和正统的。客家重视教育的传统,造就了朱德、郭沫若、黄遵宪、邱、他信、英拉等海内外知名人士。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