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法正就是我(法正就是我和神魔协奏在一起了吗)

2023-12-09 07:59:15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5 次0 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法正和诸葛亮谁的地位高?为何刘备打仗带法正,并对法正言听计从?

1、尽管法正背叛过刘璋,但他对刘备的忠诚和勇气却深深地打动了刘备。这也是为什么在当时,法正的地位比诸葛亮更高,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刘备更加信任法正而不是诸葛亮的原因。

2、不过,在笔者看来,则不认为,因为要比两个人的地位,最好还是从官职上来进行探讨,虽然法正去世后,刘备确实给予了较高的荣誉,但是,白帝城托孤时,刘备给予诸葛亮的权力,则是蜀汉历史上空前绝后的。

3、诸葛亮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主上一定不会去东征的,从这一句话也可以侧面的证明了法正对于刘备来说比诸葛亮更加值得信任。

4、可以说在当时,法正的权势仅次于诸葛亮,算是第三号人物。不过法正的德行远不及诸葛亮,他心胸狭隘,为人高调,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曾让诸葛亮向刘备进言抑制一下法正。

《三国志·法正传》译文与赏析

1、法正字孝直,扶风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容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2、《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译文:就又向东行,会不会有倾覆的危险了。1即,便。 《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3、这 大概是上天赐予我的,时机不能丢失(延伸为抓住)啊。

4、⑾;连;即便;即使。《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⑿;副;即,便。《红楼梦》:“至院外,就有跟贾政的小厮上来抱住。

5、求《三国志.庞统传》全文及译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憾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

6、【译文】程普,字德谋,右北平郡土垠人。他起初做过州郡小官,颇有容貌风姿、计谋策略,善于应答论对。跟随孙坚转战征讨,在宛县、邓县进击黄巾,在阳人打败董卓,攻城野战,身上多次受伤。

法正简介三国时蜀国刘备手下的一个奇怪的谋士法正的生平

1、法正,扶风县人。他是三国时期刘备手下的第一个谋士。原本是刘璋的部下,刘备在建都后劝说刘璋投降,并在汉中与刘备交好,提出要斩曹操的大将夏侯渊。法律善于别出心裁,深受刘备信任和尊重。

2、生平介绍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d(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法正祖父法真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号“玄德先生”;其父法衍曾担任过司徒椽、廷尉左监。

3、生平介绍编辑本段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

4、法正生平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在刘璋手下,在包围成都的时候劝说刘璋投降,然后刘备进入汉中,他计划斩首曹操夏侯源将军。法正和山桥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尊重。

5、据三国志记载,法正是刘备的谋主,刘备对法正言听计从,法正也没辜负刘备信任,为刘备夺取益州、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正是谁啊?我看了三国怎么没有影响???

法正完全可以和诸葛亮、庞统并列。尤其是军事才能,更在诸葛亮之上。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曾说:可惜法正没在(已死),如果他在,一定能劝下刘备不去打,即使去打,也不会败成这样。

法正的判断是正确的,刘璋虽然无才,但不是大奸大恶之人,牺牲百姓换取胜利的事干不出来。最后,没有坚壁清野的刘璋部被消灭,益州归了刘备。

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中法正部分: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

有。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

法正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让曹操说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_百度...

当年汉中之战,倘若不是主将夏侯渊战死,曹操的战局或不会大败而归!而夏侯渊之所以战死,则主要是由于法正的奇谋。

法正一开始辞让,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

有人向诸葛亮告发,希望他能够禀报刘备,不要让法正作威作福。而诸葛亮深知法正是深得宠信的肱股之臣,劳苦功高,因此不加过问。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首先,花点时间解释一下法正的为人,因为关于他的误解实在太多,起因自然是这一段文字: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

因为,人与人相处,即便关系最亲近的夫妻、父子、姐妹、朋友、也可能发生种种矛盾,产生“睚眦之怨”在所难免,如果都象法正那样逐一计较,并“无不报复”,那实是叫人不寒而栗。当然,报复性,任何人都不应当有。

也有一些人,根据《三国志》上所载,法正所掌大权后的公报私仇事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来论证法正为人的不可取。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出自《华阳国志刘先主传》,故事发生在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相关人物为法正、诸葛亮和刘备。原文如下:正既临郡,睚眦之怨、一餐之惠无不报复。

而且从其后发生的事看,他的人品确实不好。他背叛刘璋、投靠刘备后,被任为蜀郡太守,期间“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