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茶叶品种名字大全(茶叶的种类和品名)

2023-06-13 09:54:27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47 次0 评论

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根据制作工艺的不同,中国人把茶叶分为六大类,分别是绿茶、白茶、黄茶、绿茶、红茶、黑茶。

如果不考虑适宜性原则,理论上无论茶树原料产自何处,任何一种茶叶都可以按照相应的工艺制作。

国外很多产茶国没有考虑到这个原则,只根据实际消费需求生产红茶和绿茶。

但在中国,茶叶产地众多,消费群体多样。再加上一代又一代能工巧匠和制茶人的辛勤劳作,最终找到了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原料,合适的制作工艺,加工成了六大名茶。

1.绿茶

绿茶是中国生产和消费最多的茶叶之一,在中国四大茶区都有代表作。从发酵的角度来说,绿茶属于未发酵茶,只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制作,讲究鲜度。

绿茶中茶多酚的含量保存最多,茶以“绿”为主。干茶翠绿黄绿,汤色青嫩,叶色鲜绿。

虽然绿茶的具体制作工艺不同,但都追求新鲜和新鲜。除了几种特殊的绿茶,大部分都是明前的芽,比如明前的西湖龙井,明前的黄山毛峰。

古语有云,茶贵于金方可冲泡,冲泡时以85度左右的热水为宜,水温不宜过高。三次冲泡后,茶香口感会减弱,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换茶叶,适合体质偏热的爱茶者。

2.白茶

白茶是中国特有的茶叶,主产区位于福建福鼎、政和一带。现在福鼎白茶是中国最有名的。

福鼎白茶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工美、寿美、新工艺白茶,属于微发酵茶,发酵度约为5%~10%。

因为制作过程中没有杀青程序,所以和绿茶不一样。当然,白茶经过干燥后,不像绿茶那样低温保存,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且可以长时间氧化,形成品质更好的老白茶。

鲜白茶刺激性强,茶性寒凉,但经过储存,转化良好的老白茶茶性转为中和,适合秋冬饮用。一般人都能喝,尤其是热茶爱好者。

3.黄茶

从发酵度来说,黄茶也属于轻度发酵茶,发酵度一般不高于15%。

黄茶的制作工艺与绿茶相似,只是在干燥前或干燥后增加了一道变黄工序,而正是这道变黄工序使其完全区别于绿茶。

黄茶也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茶,个头比白茶小,但在产区分布很广。四川孟定黄芽、安徽霍山霍山黄芽、湖南君山银针都是黄茶的代表作。

当然,除了黄小茶,还有黄大茶,也是普通人喜爱的。因为黄茶比绿茶刺激性小,回味更甜,可以去油腻,帮助消化,所以很多爱茶的人都可以喝,尤其是脾胃不好的人。

冲泡黄茶时,水温以85~90度左右为宜,不宜过高。可冲泡3~4次,每次喝1/3就要及时补充水分。不然后面的茶汤就淡了。

4.绿茶

绿茶有一个更通俗的名字,叫乌龙茶。这是中国六大名茶之一。虽然绿茶有很多种,但乌龙茶的名茶可能更有名。

铁观音、大红袍、广东凤凰单丛和台湾冻顶乌龙茶是乌龙茶的杰出代表。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发酵程度从20%到70%不等,制作工艺也不同,有轻发酵铁观音茶和重发酵岩茶。

不同效果的乌龙茶,会出现不同的烘焙度。大部分品类的保质期只有两三年,但经过再次烘焙的陈年乌龙茶却可以保存十年以上。

乌龙茶主要产于中国南方,即福建、广东和台湾省。按工艺和地域划分,可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省乌龙四大类。

乌龙茶冲泡时,水温应控制在95度左右,不宜直接用玻璃杯泡。宜用功夫茶的泡法,可快速冲泡,上汤。经过7次浸泡,清香扑鼻,适合大部分爱茶人士,尤其是秋冬季节。

5.红茶

与乌龙茶相比,红茶的发酵程度更高,达到80%左右,所以被称为全发酵茶。

但是,雨后发酵茶就不一样了。在制作红茶的过程中,茶多酚被充分氧化,转化为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形成了红叶红汤的局面。

成品红茶后期不会氧化,也不会有微生物作用,会继续转化。也就是说,红茶制作后,其品质特征基本形成,存放时间越长,品质下降越快,保质期只有2~3年。

因此,红心的最佳饮用时间在1~2年内。高档红茶可用水温90度左右的热水冲泡,中低档红茶可用水温95度左右的热水冲泡。茶和汤要尽早分开,避免闷泡,否则容易造成茶和汤太浓。

红茶是刺激性最弱的最温和的茶,适合大多数体质较弱的爱茶者。现在冬天寒冷,经常喝红茶有助于去油腻,助消化,暖身暖心,最适合冬天养生。

6 .红茶

红茶属于后发酵茶。这种茶的制作工艺与红茶不同。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红茶通过自身的氧化酶进行酶促反应,使茶多酚转化为各种成分。

而红茶在制作完成后的储存过程中,通过微生物的酶促反应,促进茶多酚的转化。

红茶只需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制作过程,而红茶需要在长期储存过程中慢慢转化。

但是经过茶多酚的转化,茶也温和了,有很好的助消化去油腻的效果。身体虚弱或肥胖的爱茶者最适合喝红茶。

红茶要用100度的热水冲泡,同时也可以用开水泡茶。存放时间较长的红茶,需要唤醒沉睡的茶叶,仪器才能获得更好的饮用效果。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