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关东是指什么地方(闯关东的关东是指哪里)

2023-06-03 01:43:00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60 次0 评论

上关东、下西关、下南阳、填四川、过古道,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五大人口迁徙活动。

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的地区。按照我们今天的行政区划,这个地区一般是指辽宁、吉林、东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靠近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几个盟。

“去东”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去东包括山海关内的人历次迁徙谋生;狭义上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民国时期,内关人到关东谋生的历史。

长期以来,网上有一种说法是清朝以嫁妆入关,这种说法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事实上,清朝带着嫁妆入关的说法,是指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不属于中原王朝的版图,正是因为清朝入关,东北地区才被纳入中国版图。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清朝入关前的东北是什么样的?

清朝以前的东北,绝不是荒无人烟,寸草不生。其实东北自古就有人。红山文化发源于五六千年前的内蒙古中南部到东北和西部。

公元前1800年左右,今天山海关外的东北土地主要分为四个地区,每个地区居住着四个不同的民族:南部居住着商朝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东部居住着彝族,西部居住着东湖,北部居住着苏申。

战国时期,辽河以西的地区,和北京、河北北部一样,都在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统治之下。秦汉统一后,中原王朝仍然统治着辽河流域。

魏晋南北朝分裂时期,颜倩和后燕分别统治辽河流域。南北朝后期在辽宁抚顺新宾县兴起的高句丽人占领辽东半岛。

公元668年高句丽被唐朝和新罗的联军消灭后,中原王朝恢复了对辽东的管辖。唐朝以后,辽东地区先后被辽、金、元三朝统治。

明朝在东北设立辽东都司和努尔干都司:辽东都司管辖的地区主要是过去中原王朝管辖的辽河流域;努尔甘都斯所辖地区主要居住着女真部落。

辽东都司一般位于今天的辽宁省,努尔干都司主要位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和黑山两省以及俄罗斯远东沿海地区。明代辽东都司在行政区划上曾归山东政府管辖。

可见,在清军入关之前,关中与东北(至少与辽宁)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朝入关前,迁徙中原的汉人定居辽东,清朝入关前的汉军八旗多由这些人组成。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身世,也是华夏先民入侵关东的历史见证:曹家原是汉人,居住在辽宁铁岭,金建国后并入满洲正白旗。

1588年努尔哈赤统一东北后,八旗制度确立,满文问世,导致关外文化与关内文化差异增大。清朝入关后,山海关外的白山黑水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被视为自己的保护区。

从顺治朝开始,旨在禁止中原汉人进入东北的柳条篱笆建设就开始了。清政府给出的理由是汉人的进入会破坏龙兴祖地的风水。事实上,清政府是打算有朝一日被中原人民推翻后,再回归关内的。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积贫积弱,东北逐渐成为俄日争夺的势力范围。看到自己的老巢有落入俄罗斯和日本手中的危险,而此时的满族人也已经融入了中华文明,就逐渐放宽了对中原移民东北的限制。

自1860年《爱昏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逐渐开始解除对汉人出关的禁令。

后来,随着日俄对东北的觊觎野心越来越明显,清政府开始鼓励山海关民众开荒定居。当时清政府规定,谁开的荒地归谁所有。据交媾记载:“当时奉天、锦州有许多荒地。只要稍加耕耘,就会变成沃土。”

清朝入关时有20多万满族人迁入关内,导致肥沃辽阔的东北平原一度成为“千里无人烟,万里无乌鸦,动物常出没”的天然野生动物园。

当时史书记载:“关东有荒、矿、盐三大天然优势,‘荒’居第一。”

晚清时期,黄河下游连年受灾,随着清政府的日益腐败,救灾效率也呈下降趋势。一时间,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因为生计不得不另谋出路。

清政府对中原移民东北的禁令并非一日之功,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放松的过程,早期移民仍然要面对朝廷的诸多限制。

最终求生意志战胜了朝廷禁令:一批批中原人不顾朝廷禁令,外出乞讨为生,于是去关东乞讨为生被称为“去关东”。说白了,去关东其实就是逃亡:是家乡那些做不到的人挑着担子或者推着独轮车逃亡。

1897年,清政府全面放开中原移民禁令,到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加到1800万。

1953年,新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发现越过关东后留下的山东人有700多万,约占当时东北总人口(4000万)的17%,当时全国人口为5.4亿。因此,穿越关东被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口流动之一。

今天东北汉族居民的祖先,大多是从关内的河北、山东等地迁徙过来的。与此同时,一些蒙古人和朝鲜人也来到关东地区谋生。他们共同开发经营东北白山黑水,抗击外敌入侵。

这些汉人、蒙古人、朝鲜人从家乡带来的许多习俗与关东当地文化逐渐融合,形成了今天东北地区特有的文化特色。

其实穿越关东是一条险路:要么路上遇到土匪,要么海上遇到台风,所以很多人还没到达目的地就死在路上了。那时候真的是要抱着希望不顾死活的去关东。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是一个迁居他处的民族,所以有“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狗窝”的说法。如果不能在家乡生活,那么这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不可想象的。

在另一次巨大的人口迁徙浪潮——西进的过程中,人们唱过这样一首民歌:“河曲护德州,十年不收。”男人走在嘴外,女人冷嘲热讽。"

这首民谣直接道出了那些背井离乡东游西游的人的心酸与无奈。一方面清末民国自然灾害不断,另一方面社会局势动荡。

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下,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外出谋生。直到解放前夕,前往关东的人口从未停止。解放后,随着国家局势的安定,大规模渡关东的现象逐渐停止。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一系列生产建设兵团,促进生产,稳定边疆。

1954年10月7日,在王镇、王恩茂将军的建议下,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一个专门从事农业生产建设的兵团组织和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建制——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1968年,继新疆兵团之后的第二大兵团在黑龙江成立。

解放前前往关东的人还没有到达黑龙江省最北部的边远地区,所以解放后黑龙江省北部仍有大片土地。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

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的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热潮中。这些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后来在东北定居下来。今天依然存在的黑龙江农垦集团见证了这段历史。

但在这一时期,山海关内的民众已经不属于去东北的范畴:传统意义上的去东,实际上是没有生计的民众为了生存被迫外出逃亡的自发行为,而解放后建设北大荒,实际上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边疆的行为。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迁徙相对更加自由。现在山海关的人想去关东都不用急。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