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琉球群岛属于哪个国家(中国琉球群岛是如何被日本吞并的)

2023-06-01 08:57:46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57 次0 评论

琉球群岛是东海的一个群岛,位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南北总长1000多公里。北接日本九州岛,南接中国台湾省岛,由470多个小岛组成。因其重要的交通地位,被称为“世界的金梁”。

如果琉球群岛在中国手里,第一岛链会出现很大的缺口,日本势力无法深入东海。

而中国的舰队自然可以驶出东海,进入浩瀚的太平洋。所以地理学家胡焕庸曾说“中国不能收复琉球,就不能成为太平洋国家”。琉球群岛曾经是中国的附庸国。它是如何被日本人占领的?

一、中国的附庸国——琉球国

琉球,中国对台湾省岛和琉球群岛的古称,也写作“乞”。根据琉球王国、中山石坚、中山石埠的历史记载,公元607年,杨迪皇帝派朱宽访问不同的海关,到达这里。他看到岛屿“弯弯曲曲,漂浮在水中,所以他们是著名的人。”

因此,隋朝称之为“流浪”,并在隋书写“流浪”。到了明代,正式称为“琉球”。

历史上,琉球群岛是中国的附庸国。1187年,琉球出现了“顺天王朝”,后来分为中山、山南、山北。1372年,明朝向琉球派遣使节,琉球三国开始向明朝进贡。

永乐年间,琉球重新统一,建立了商朝。商朝时期,琉球的疆域不断扩张,确定了北起齐杰岛、奄美岛,南至宫古、八重山群岛的疆界,合称“三省三十六岛”

琉球在建国后向中国进贡。1372年,朱元璋派使臣杨载出使琉球,琉球王国“受其委托”。“是琉球为了开启人文改革而向中国开放的基础。”

从此,琉球成为中国的附庸国。朱元璋还将琉球定为十五个不征之国之一,并下令后世绝不能征。

琉球成为中国附庸国后,用汉字书写,用中国年号,用中国姓氏,穿中国衣服。琉球还派留学生到中国国子监学习。琉球王国有与中国朝贡贸易的特权,所以工商业繁荣,引起了日本人的觊觎。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曾试图向海外扩张,琉球群岛是其扩张目标之一,但因朝鲜战争而没有行动。

1609年,萨摩亚岛的真嗣入侵琉球,强迫琉球向日本朝贡。从此,琉球进入了两属时代。因为日本担心中国反对,所以没有终止琉球对中国的朝贡。

第二,牡丹社事件,日本趁机占领琉球

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积极对外扩张,第一目标就是吞并琉球。1871年,日本实行“弃藩置县”政策,控制琉球的萨摩改为鹿儿岛县。

1872年,鹿儿岛县派奈良原到琉球,要求改革琉球。当年10月,琉球成为琉球属国,但琉球君主及其大臣也在采取许多措施维护自己的独立性,包括向清朝派遣使节求援。

日本也担心清朝干涉,所以利用“牡丹社事件”挑起争端。1871年,一艘来自琉球宫古岛的贡品船在那霸遭遇台风,漂流到台湾省南部的“盛帆”牡丹社。船上有69人,3人溺水,66人上岸。

但他们意外闯入台湾省原住民地区,造成54人死亡,逃脱的12人在台湾汉人的营救下抵达台南,被清朝遣送回国。这一事件被称为“牡丹社事件”。

琉球与日本人合影(前排琉球)

牡丹社事件后,日本派遣外务副大臣中岛先生来华,试图与清政府交涉牡丹社事件。清朝的宰相衙门认为琉球是中国的附庸国,拒绝与日本人谈判。1873年,一艘日本船在台湾省搁浅,船员被当地原住民劫掠。

日本再次借机与清朝谈判,清朝派出毛云熙和董耀与日本谈判。在谈判中,两人提到“凶手都是陌生人和外国人”。

没想到这成了把柄。日本代表对此大做文章,声称“清政府对南方土著不负责任”,在国际上大放厥词,称“清国对国际上广为人知的胜番地区既不行使也不主张控制。

因此,日本方面认为没有必要获得任何书面承诺。而且清朝的地图把它控制的领土定义为只有后山环绕的土地,已经把原住民居住区排除在外了。"

1874年,日军通过《处置台湾省地大纲》派3600人进攻台湾省岛,但终究因水土不服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退守龟山。

当时清朝刚刚平定内乱,左正准备收复新疆,清朝的海军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李鸿章与日本谈判了一个月,最后李鸿章妥协,签了《台湾事务特别条款》。条约认可日本“保护人民的正义之举”,并给予日军50.2万元的赔偿,作为撤军条件。

根据这一条约,日军撤出台湾省岛,清朝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琉球的占领。第二年,日本直接出兵进入琉球,结束了琉球与清初的宗藩关系。琉球派使者向清朝求援,清朝不予理睬。

第三,日本提出瓜分琉球,李鸿章拒绝

1874年日本侵占台湾后,清朝出现了“堵防”与“海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将西北的经费用于海防建设,建设强大的海军。左则主张收复新疆,并考虑海防问题。最终,清朝一方面派左收复新疆,另一方面又让李鸿章等人建立海军。

而日本也加快了吞并琉球的步伐。1879年,日本正式废除琉球,设立冲绳县。消息传到清廷后,包括易在内的大多数大臣都主张对日作战,但沈桂芬“海上辛苦,国威不堪一击”,反对对日动武。

另一方面,丁日昌认为琉球是“一个小小的海外耳朵”,对中国来说无足轻重。“贡献不足以造福我们的宝藏,人民不足以服务我们,建筑物不足以防御我们的屏障”,他还主张放弃琉球。

朝廷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摇摆不定,只听李鸿章的意见。

1880年,慈禧太后问李鸿章如何处理此事。李鸿章委婉地说:“我很遗憾我没有一艘铁甲船,但我有两艘铁甲船。如果我攻入琉球,我就撤退。”李鸿章认为海军没有建立,不能开战,即主张放弃琉球。

当然,清廷还是不想放弃琉球群岛,所以中途要求美国调整。在各种压力下,日本人最终让步,要求与中国“共享”琉球群岛,让中国占领琉球群岛南部的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

当时的南洋大臣刘坤一和军部大臣沈桂芬都主张接受这一计划。9月18日,中日草签《琉球分治条约》。

分割琉球计划

然而不久,这个方案就因为李鸿章的反对而破产了。事实上,李鸿章原本是同意与日本瓜分琉球群岛的,但李鸿章从向德洪那里得知宫古群岛和八重山群岛非常贫瘠,所以主张放弃,以免引起中日矛盾。

他说:“南岛寸草不生,光靠自己生存是不够的。中国设官防范,只会加重后果。”【/S2/】1880年10月28日,中日两国准备就琉球群岛的划分正式签订协议,但李鸿章很快出来阻止,导致协议未能达成。

李鸿章计划采取拖延手段对付日本。“只有一种拖延的方法是最合适的。”。我觉得李鸿章是想在清朝海军强大之后一举收复琉球,所以不想和日本瓜分琉球。但是现实让我很迷茫。

1886年,北洋水师抵日,“长崎事件”发生。很多官员主张对日作战,把日本海军消灭在摇篮里,趁机收复琉球。但李鸿章再次妥协,与日本签约。

清朝与琉球群岛之争被李鸿章封杀,导致日本吞并整个琉球群岛。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朝割让台湾省岛,清朝更没有资格和日本讨论琉球主权问题。

纵观李鸿章的外交生涯,这位自称“东方俾斯麦”的“外交家”从未在外交上表现出他“铁血”的一面。

他一直害怕与外国开战。即使发生战争,他也尽量避免主动出击,失去先发制人的机会。即使赢得了战争,李鸿章仍然会与其他国家签订不稳定的条约,使士兵的牺牲白白浪费。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