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储蓄率创近年新高的原因(国内储蓄率呈什么趋势)

2023-02-27 13:36:46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98 次0 评论

2月16日出版的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2年12月15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一部分《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这篇文章重申了中央经济会议上的“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消费、投资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扩内需”意味着2023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在“促消费”发力。但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居民存款增加额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居民存款增加额创新高后,如何让居民花钱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三年疫情令居民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下降,这触发了消费的收敛机制。2023年,随着各地手脚放开拼经济,经济回暖态势越来越明朗,将对居民就业和收入预期的转变带来积极的推动。“居民有了更多收入之后,重视储蓄的特点就会逐步转变。”

↑资料图 图据图虫创意

专家:扩大消费,要从稳就业上下功夫

2月10日,央行发布《2023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和《2023年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统计显示,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这是在2022年高基数上,又继续同比多增7900亿元。

据央行此前公布的全年统计数据,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增长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较2021年多增7.94万亿元,较2020年多增6.54万亿元,较2019年多增8.14万亿元,创有统计以来新高。

央行《2022年第四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这一数据为有统计以来最高。

高涨的储蓄热情,意味着消费的收缩,“超额储蓄”现象引发讨论。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红星新闻记者指出,人们更倾向于存钱而不是消费,原因或许在于三年疫情的影响,人们对就业和收入的预期降低,从经济学规律来看,这也表明消费一旦进入低迷状态,“自我收敛机制”就会不断发挥作用。

那么,直接给居民发钱,能否刺激消费?对此,张立群并不认同,“直接发钱很难建立稳定的预期,也不可能越来越多地发钱,不然就会通货膨胀,大家都不干活,只去拿钱,最后这些钱也买不到好的产品和服务。”

张立群认为,要扩大消费,基础仍然要从稳就业上下功夫,“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他说,要从消费的收敛机制和扩张机制之间转换,仍需要时间。

↑2月17日,浙江金华,市民参加惠民消费嘉年华活动。图据视觉中国

稳就业的重点,在于给企业经营注入活力,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张立群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首当其冲的就是需求收缩,具体来说就是企业订单不足,这在目前消费收敛的状况下,无法通过扩大消费来解决,那么要解决需求收缩和企业订单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发挥好投资的作用。

当更多民间资本流向企业,也有利于盘活企业经营,制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振消费信心。

红星新闻记者留意到,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此次发布的制度规则共165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的制度规则57部,证券交易所、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等发布的配套制度规则108部。

这是涉及资本市场全局的重大改革。证监会表示,全面实行注册制制度规则的发布实施,在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分析人士指出,全面实施注册制对于A股市场的生态会形成很大的影响,会推动价值投资成为最主流的投资理念。

↑2023年2月11日,北京三里屯太古里,顾客熙熙攘攘。图据视觉中国

“提前还贷潮”下银行的纠结

“超额储蓄”的同时,还有一些人选择提前还房贷。专家分析,“提前还贷潮”的重要助推因素是房贷利率的持续下行,这是鼓励买房的政策,而提前还贷将增强银行的投资冲动。

去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明确在符合条件的城市,政府可自主决定在2022年四季度阶段性放宽新发放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政策出台后,一些城市积极作出相应调整。贝壳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31日,其监测的103个城市中,首套房利率低于4.1%的城市共30个,1月16日该统计数据仅为19个。

“房贷利率下调明显,之前买房的人要支付的房贷利率比调整后高很多,当然不想拖太长时间让银行挣更多钱,这是很自然的。”张立群指出,提前还贷是房贷利率下调时不可避免的现象,不是趋势性,对判断房地产市场需求和整个消费走势都不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提前还贷将会造成银行的“纠结”?张立群指出,当贷款处于发放的状态,银行就会有稳定的资产收益,贷款被提前还清后,银行就会丧失收益。“目前货币需求总体不足,除了居民不怎么敢向银行借钱外,企业也不太敢向银行借钱。”

专家:改变超额储蓄,投资和消费应一起抓

用投资制造就业岗位,从而提升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据张立群观察,今年以来,中国各地抓经济的重点在于抓投资和抓项目,在投资当中,宏观经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将会发挥出来。

张立群提到,去年开始中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努力,已经释放了存量效益,再加上今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2023年将会有很多增量效应,存量效益和增量效应叠加起来,将会造就今年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升温的前景,这会给企业带来大量订单。

张立群建议,在保交楼、保民生的兜底努力之外,还要积极满足房地产行业合理的融资需要,缓解房地产资金链困难,并且要因城施策,积极释放刚性改善性的买房需求。据媒体报道,自去年12月以来,已有多个特大城市宣布放开楼市限购政策。

↑2023年2月11日,深圳,商品房住宅楼群。图据视觉中国

这将会形成一个明晰的链条。张立群指出,对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将带动对企业的投资,其中主要是对制造业的投资,这会令生产订单全面的好转,招工数量显著增加。如今各地抢人才的举措,实际上都与经济恢复程度密切相关,所有这些,最后都会表现在稳就业方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告诉红星新闻,中国储蓄率较高的现象长期以来就存在,而改变“超额储蓄”的现状,应当投资和消费一起抓,其中投资才是重点。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阶段而言,房地产固然重要,但科技创新更为重要。”刘刚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需要新的增长动力。“比如最近大火的ChatGpt,这是美国巨额资金投出来的。”他认为,如何把“超额储蓄”转化为对高科技的投资,是非常重大的课题。

为此,他建议充分发挥科创板的投资吸引力,让更多老百姓从储蓄转化为股权投资,投到高科技市场。另外科技发展方面的债券也可以引导居民向高科技领域投资。在投资过程中,可以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技术投资领域。

刘刚还建议,加大对平台企业的培养力度,这是因为平台企业会带动低收入阶层的创业和就业。

在促进消费方面,刘刚建议要将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比如,通过电动汽车下乡的方式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从今年开年的总体趋势来看,大家的信心是不断地在被提振。”张立群指出,各地在放开手脚拼经济,经济回暖态势也越来越明朗。

张立群还指出,当预期好转后,居民的储蓄也将释放潜能。“居民的储蓄实际上也是未来消费能力的重要来源,未来就业和收入预期好转之后,支付的增长潜力也会比较大。”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