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洛阳纸贵与哪部著作有关(作者是谁,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2023-06-02 10:10:25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54 次0 评论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这个习语经常被用来描述作品的价值和它们的广泛传播。这个习语的由来是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很调皮,不爱读书。他父亲经常为此生气,但左思还是很调皮。

一天,左思的父亲左勇和朋友们聊天,朋友们都很羡慕他有一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了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左思在儿童时期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好像也没多大出息。”这一切都被左思看到和听到了。他很难过,就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左思长大后,因为坚持不懈的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博学的人,文章也写得很好。

他花了一年时间写了《齐杜甫》,显示了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一名杰出的作家奠定了基础。后以三国魏、蜀、吴都城的风土人情、物产为题材,写了《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上达到最高境界,他潜心研究,精心写作,废寝忘食十年,终于写出了文学巨著《三都赋》。

三都赋问世后,受到广泛赞誉,人们把它与汉代的文学巨著杜亮赋相提并论。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所以喜爱三都赋的人只好争先恐后地临摹。

由于抄家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整个城市的纸张价格大幅上涨。这就催生了习语的“洛阳纸贵”。其实,左思成名的背后,还有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名臣张华。

然而,三都赋在洛阳声名鹊起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厉害人物的倾慕。而这个厉害的人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

魏晋时期,家族势力兴盛,权力大的不是皇族,就是贵族家庭。到了西晋,这种趋势更加盛。

当时朝廷选拔人才,看重的不是被选人的能力和学识,而是出身。所以当时的情况是门阀世家和宗族控制了选官权,把出身贫寒的人才拒之门外。

到了晋惠帝的时候,皇权核心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大臣,他就是张华。与其他侍郎都是皇亲国戚不同的是,张华出身贫寒,没有家世背景,与朝廷各政治派别也没有联系。

张华年轻时深受儒家和玄学的影响。后来,他受到司马昭的赏识,成为朝鲜的一名官员。他诚实、公正、坦率,不参加任何政治派别。他是官场上的一股清流。司马燕继位称帝后,张华逐渐受到重用,成为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

后来,张华为晋国吴平立下了汗马功劳,却因继承人问题受到司马燕的怀疑,被发配边疆。

张华在抗击鲜卑的边疆战役中屡建功勋,却被小人诬陷为谋反嫌疑。司马燕于是剥夺了张华的一切职务。直到晋惠帝继位,张华才被重新启用,成为几名侍郎之一。

正是因为出身不好,张华知道没有背景的人很难进入仕途。所以他非常重视人才,敢于打破“以家世选人”的用人标准。晋代很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不是被他称赞,就是被他扬名。

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孙武的陆机和陆云兄弟。例如,薛健、战戟、洪敏、古戎和吴栋的何逊被称为南图“五骏”。当他们进入洛阳时,张华大吃一惊,称他们为“全南金”。

张华经常用“龙跃云锦”、“冯明潮阳”、“东南宝藏”之类的词来评价石楠,按能力授予职位。再比如陶侃,早年孤苦伶仃,做县官,养孝成罗,张华与他谈“异则可除大夫”(《晋书·陶侃传》)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

后来张华读了左思的《三都赋》,赞叹地说:“张之类也,使读者心有余而力不足,久而弥新。”由于张华在京城洛阳有着极佳的口碑和影响力,他对左思的赞誉迅速传遍京城。

左思这个名字和《三都赋》这本书很快就出名了,富贵家族争相抄三都赋,于是有了习语“洛阳纸贵”。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