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科举制废除于什么时候(1905年科举制废除始末)

2023-05-31 12:45:09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61 次0 评论

科举制度是什么时候废除的?

清廷终于在1905年迈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毅然宣布废除科举。年轻一代迷恋过去的大门从此关闭。

注:

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的科举考试(世界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于1919年在越南阮朝结束),历时1200多年。

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等,即乡试、中考和殿试。

不同朝代的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元明清科举只有一科进士。清朝打击明制,但也开了专(专科),比如博学、翻译。

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设立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呼吁停止科举,以兴学派、兴实践。从1906年开始,清廷圣旨停止了所有乡试,高级科目的省试也全部停止,各种教科书也由教务长迅速发放。

论科举考试的评价

宋元以后,科举制度传到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中国之后实行了很长时间。16至17世纪,欧洲传教士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介绍到欧洲。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很多英法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公平正义制度。

19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确立的公务员使用办法,规定政府公务员通过定期公开考试录用,逐渐形成了后来被欧美国家效仿的公务员制度。孙中山先生曾经肯定过科举制度。在《五权宪法》中,他认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好的招募真正人才的制度”。

科举制度是如何衰落的?

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说到底是一种没有政府干预的精英制度。

中国古代从殷周开始,官学逐渐被废除,学问逐渐下移。到了孔子时代,已经形成了自由讲学的风格,这种风格一直传到了晚清。虽然中国的专制传统延续了两千多年,但我们也要注意到,中国古代有着悠久的自由讲学传统,思想的产生和传播相对自由,政府并没有过度干预。

但是政府关心什么呢?管理人才选拔。没有一个政府系统是仅靠皇帝和他的亲信就能管理成功的,所以早期皇帝通过考察制度选拔人才。

在中国历史上,检察制度从春秋战国到魏晋,延续了几千年。在这个体系中,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但是在相对稳定的王朝形成之后,在很多地方形成了庞大的家族势力。他们在幕后操纵舆论,操纵群众的力量“抬举”,检察系统开始扭曲变质,最终导致“上品不缺。

“上品无贫,下品无家”,整个选拔机制失去了公平性。在这个过程中,伤害的不仅仅是下层阶级,还有国家政权。如果政权找不到可用的人才,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威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很多人都在寻找新的人才选拔机制。

南北朝至隋唐之际,科举制度产生,但在其形成之初,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规定。这种情况直到宋代才有所改善,其标志性事件就是岳麓书院[/s2/]等大书院的出现。

在书院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和名师一起学习经典,准备考试。这些名师能提供优秀的指导,传授深刻的思想,有思想的文章往往在科举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科举考试不断规范,到了明清时期规范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最终形成了八股制度。

科举存废之争

任何制度都不是完美的,都或多或少会受到人们的诟病,科举制度也不例外。从唐代到清末,有四次大辩论。

第一次是唐朝安史之乱之后。至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侍郎杨万、尚书左承甲提出,当时的科举制度不仅造成了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而且为安史之乱提供了条件。所以主张取消进士科和明静科,让地方考察孝顺廉洁,大臣只考仁义和对策。

第二次是在宋神宗北部王安石变法期间。王安石与苏轼关于科举的争论,王安石主张建校,改科举,减少虚荣心(如诗),增加实用性(如法);而苏轼则反对科举改革诗赋项目。

第三次是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开始恢复科举。后来他发现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青年学生没有实际能力,就暂时放弃了科举,恢复了检举制。第四次是在乾隆三年(1738年)。兵部侍郎舒鹤德认为科举不合理,需要从八股文到考试内容进行全面改革。

可见,近代以前历次关于科举改革的争论,基本上都发生在建国后不久,但都是“明知其弊而不改,诚心改之而无良法良苦用心,循之而行之者”的结果。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典型代表,继承了官制和检举制,开了一个新的学派。从诞生开始,每个朝代都陷入改革科举的争论中。进入近代以后,西方国家的强炮和增益带来的冲击和心理压迫日益强烈,科举尤其是八股,使中国长期存在的人才选拔和官员任用制度逐渐异化。

科举考试的内容无法为晚清社会提供能制造船只和枪炮的技术人才,八股的形式也无法将晚清传统士人(子弟、士子、举人、进士)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新型人才。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愤慨地说:“愚人以为八股比焚书更害人。”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