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三毛流浪记的作者是谁(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内容简介)

2023-05-27 05:53:30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71 次0 评论

1953年,张乐平的漫画三毛的流浪问世。抗战胜利后,在《大公报》连载。

由此,三毛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妇孺皆知的人物。时至今日,三毛的流浪故事依然拥有大量忠实粉丝,成为一代人的记忆。

然而,我们很少听说三毛流浪故事背后的创作故事。据作者张乐平介绍,三毛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原型早已惨死路边

张乐平在写《三毛的流浪故事》的时候,身体状况更差。他一边咳血一边坚持完成创作。

于是,“三毛的流浪故事”就这样诞生了。张乐平为什么要塑造三毛这样的角色?他是怎么和三毛原型结缘的?今天,笔者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01巧合,三毛原型

1947年,尽管抗战胜利,但国家依然动荡,人民依然水深火热,生活十分窘迫。

此时的张乐平还只是上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画家,靠画画勉强维持基本的生活开支。

张乐平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经过一条巷子。有一天,张乐平像往常一样路过这里时,借着昏暗的路灯,张乐平发现角落里有三个人影

走近后,原来是三个孩子,他们挤在卖红薯的小火炉旁,试图从炭火中汲取一些温暖。

那时候是冬天,不仅下着鹅毛大雪,还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张乐平看着三个孩子挤在一起,心里百感交集。

但由于张乐平自身的困难,并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支持他伸出援手。所以,即使舍不得,张乐平也不得不后悔离开。

然而,第二天张乐平上班路过这条巷子时,发现两个孩子已经被积雪覆盖,一动不动地躺在角落里。他们已经去世了。

见状,张乐平悲痛万分,情绪复杂。他对自己昨天的突然离开很恼火,也对自己能力有限感到无奈。

很长一段时间,张乐平一直记着这件事,三个孩子冻得通红的脚不时出现在张乐平的脑海里,让他久久不能安宁。

最终,张乐平决定不让这件事过去,哪怕目前没能给这些孩子一些帮助,张乐平也希望在这之后,没有孩子活得这么惨

于是张乐平决定以这三个孩子为原型,把他们的故事以漫画的形式画出来。一开始张乐平构思人物的时候,三毛是个光头小孩。

后来张乐平觉得形象太普通,就这样在三毛的额头上加了三笔头发,由此,三毛也有了与众不同的特点,给后来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乐平和他的三个孩子只见过一次面,不知道他们的身世。为了把三毛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世界听,张乐平接触了很多无家可归的孤儿。

张乐平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创作中,经常和无家可归的孤儿聊天,会尽力帮他们解决一顿或几顿的温饱问题。

在与这些流浪儿童的接触过程中,张乐平创作三毛的决心更加坚定,因为这些孩子的生活是如此的艰辛。

在社会底层,没有人是三毛。

正如张乐平在漫画中描述的那样,在那个年代,无家可归的孩子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干着各种脏活累活。

不仅如此,他们还年轻,却在社会上遭受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那时候存烟卡的活动在上海很流行。

只要能收集到108张烟卡,就可以去店里兑换一些有价值的物品,这无疑是三毛赚钱的好机会。

于是很长一段时间,三毛想尽一切办法收烟。为此,三毛会经常跟在一些有钱人的身后,当他们手中的烟头掉在地上时,三毛会立刻捡起来。

时间长了,很多人都认识了三毛,开玩笑地叫他“捡烟的孤儿”。三毛没在意这些笑话。

只要有烟卡拿,三毛就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他。最后,在三毛的不懈努力下,他终于收集到了108张烟卡。

随后,激动的三毛拿着自己辛辛苦苦攒下的香烟牌子来到店里,希望能得到一些值钱的东西。

当商店里的那个人看到三毛拿着一个香烟标签走过来时,他很惊讶。他没想到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儿会攒下108个烟标。

但出乎意料的是,那人更看不起三毛,就以香烟牌子太旧为借口拒绝给三毛换货

听到这里,三毛激动的心情一下子跌入谷底,手里拿着自己辛辛苦苦捡回来的香烟,三毛心里有说不出的崩溃。

但不管三毛多么不甘心,他毕竟还是个孩子,没有能力反驳那个男人。最后三毛拿着那人给的一盒火柴落魄的离开了。

而且三毛的这段经历也不是张乐平随意捏造的。生在旧社会,无数像三毛一样的孩子过着和三毛一样悲惨的生活,甚至比三毛还要悲惨。

和大人相比,这些孩子很无助,根本不是任何人的对手。在社会的压迫下,他们无处可去,四处流浪,生活悲惨。

但同时,三毛强势。不管经历了多少挫折和打击,三毛都在为生存而努力。

而这就是张乐平刻画三毛的意义他想给无数像三毛一样的孩子带去一点希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并不孤单,勇敢的活着。

03呕心沥血,坚持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张乐平也是如此。由于长期伏案写作,张乐平的身体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

为了让三毛更地道,张乐平花了不少心思,几乎夜以继日地工作。

长此以往,张乐平会积劳成疾得肺炎。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肺炎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所以张乐平不得不忍受肺炎带来的痛苦,但即便如此,张乐平也没有停止创作,咳嗽,画画。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疲劳加重了张乐平的病情,以至于到了最后,张乐平甚至咳出了血。

最终,张乐平坚持完成了三毛的流浪,作品见诸报端。三毛流浪一经问世,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张乐平笔下悲壮的三毛,感动了很多人。1948年,《三毛的流浪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银幕上与全国观众见面。

当时,饰演三毛的王龙基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但在演出时,有近50名当红演员参加了这项活动。

这些都是因为三毛流浪故事的流行。一群大牌演员愿意在王龙基一个小人物身边演配角,画面真的很难得。

不仅如此,在随后的60年里,《三毛的流浪》这部电影经久不衰,多次获得各类电影奖项。

于是,“三毛的流浪故事”更出名了,三毛几乎成了当时妇孺皆知的人物。

1949年,宋庆龄找到张乐平,和他一起创办了三毛原作展览,为三毛募捐。

之后,这些资金全部发放给了流浪儿童。至此,张乐平写三毛流浪故事的初衷完成,让人们看到了流浪儿童,也给这些弱势群体带来了一些关注。

1992年,由《青年文史报》等单位主办的“三毛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史知识竞赛中,张乐平生前完成的最后一幅三毛画也被作为竞赛标志。

1992年1月15日,比赛相关负责人找到张乐平。此时,张乐平因为身体不好,身患绝症,整天躺在病床上。

赛事经理来到张乐平的床前,说明了来的原因。负责人拿出了早在1982年张乐平送给单位的三毛漫画,希望其能在漫画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乐平自然为自己的画依然受到如此珍贵的对待而高兴。

于是,张乐平坚持慢慢从病床上坐起来,在漫画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和日期。

那段时间,张乐平的心情也出奇的好,身体状况也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于是,张乐平准备参加1992年1月28日的三毛参军手稿捐赠仪式。

然而,1月24日,医院突然传来噩耗。张乐平因为突发“吸入性肺炎”陷入昏迷。

并且医院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之后,张乐平一直处于昏迷状态,终于在9月27日,张乐平离开了人世。

消息传开后,三毛流浪故事的所有粉丝都为之痛哭流涕,全国1000名粉丝自发前往上海殡仪馆为张乐平送行。

对后世的影响由来已久。

张乐平死后,人们对三毛的喜爱与日俱增,三毛流浪故事广为流传,因张乐平人物的真实性而受到粉丝的青睐和追捧。

张乐平向我们透露,在当时的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是艰难的。当其他人沉迷于金钱时,一些人甚至不能保证他们基本的生存。

更何况,孩子永远是一个时代最强大的希望。如果他们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社会的未来还能靠谁?

所以三毛是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的真实写照,能引起人们深深的共鸣。就像张乐平说的,画三毛就是画自己。

虽然今天与过去不同,但社会早已实现了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但最终,我们总是在努力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和过去的人没什么区别。

在四处奔波中,碰壁被拒绝的情况比较常见。三毛当年经历的苦难,只是以另一种符合现代社会的方式存在。

所以,当代人读三毛依然能得到精神上的共鸣,最重要的是,在面对生活的磨难时,三毛的原则值得永远学习。

就像这样,三毛的流浪故事不仅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而且跨越了时代,使不同阶段的人有不同的思考,这是非常现实的。

直到现在,三毛的故事还在继续。2014年2月7日,三毛《流浪》法文版出版,受到法国漫画爱好者的喜爱。

除了法语,在比利时、瑞士等国家也有销售,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评。不仅如此,三毛的故事还获得了第42届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文化遗产奖的荣誉。

可见,三个毛的故事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更多人的故事和记忆。同时,张乐平先生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遭受疾病折磨的时候,还能继续创作,以漫画的形式向世界传递信息,令人钦佩。

三毛不仅是张乐平的写照,也是张乐平身上三毛的力量[/s2/],这正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品质。

乐观看待一切,风雨总会过去。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