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区域

广告区域

传奇知识网 - 一个你身边的百科全书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哪个湖(鄱阳湖相关知识介绍)

2023-05-26 11:43:24投稿人 : yq4qlskj围观 : 63 次0 评论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面积3960平方公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的西北是避暑胜地庐山。

鄱阳湖旅游景区主要是指湖区内的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整体。湖区有41个岛屿和7个自然保护区。

鄱阳湖有300多种候鸟,近百万只,其中珍稀鸟类50多种,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世界上大约有4000只白鹤。其中90%在鄱阳湖越冬。鄱阳湖是白鹤的世界,也是水鸟的天堂。

鄱阳湖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和种质资源库。江豚数量稳定,种群结构合理,属于长江江豚优质种群。到2016年,鄱阳湖约有450头江豚,是洞庭湖江豚数量的5倍,占中国的一半。

名称可追溯性

鄱阳湖古称很多:彭、彭泽、官厅湖、杨澜湖、史丹湖等。,不下十个。这并不是因为它有很多起源,而是因为它合并了很多小湖泊并逐渐扩大,同时也储存了那些小湖泊的名字。

它最初的绰号源于大禹治水时期。由于地势较低,这一带形成了几个分支水系,因古汉语虚词较多,故称九江。《龚宇》中记载“九江为孔阴,栗鹏在东。”彭哲,大爷;如果你成功了,你会得到一个葫芦。换句话说,这个坳陷湖自古以来就是瓢形的。

鄱阳湖名字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主要有两种总在博弈的主流观点:一种是以土地命名;第二个以山命名。以鄱阳湖山为名比较主流,被大多数人接受。《舆地纪声》卷二十三饶周载,“湖中有鄱阳湖山,故名鄱阳湖。它的湖绵延数百英里,也被称为李鹏湖。《读史记纪要》也称鄱阳湖为“炀帝时,由鄱阳湖山相连,亦称鄱阳”。

土地名称的证据是:鄱阳县古称樊沂,又名范阳,秦以前都属于吴越楚。隋唐宋元时期,饶州县一直隶属于它。隋大业三年饶州县改鄱阳县,是彭改鄱阳湖的重要历史时期。这就是鄱阳湖名字的由来。

形成和演变

在更新世末期,由于陆地普遍上升,鄱阳湖地区也呈现出河网纵横的平原景观。沉积物上仅形成夏树黄土沉积和河流漫流层,未发现大规模连续的湖泊沉积。全新世以来,湖区地貌继承了上更新统河网平原地貌的特征,为湖区生产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历史舞台。

西汉末年,九江水系已“汇成东大河”,原来由九江水系汇集的江北彭丽泽已脱离九江主洪道。导致面积日益缩小,长江蓄洪能力明显下降,长江洪水过程相应加大。在这种水文条件下,在湖口断裂的古赣江逐渐扩大为一个更大的水城。当时的彭已经面目全非,所以在《汉书·地理》中,班固认定彭泽县西的水是“龚宇彭”的水。

六朝隋唐时期,鄱阳湖的范围还仅限于鄱阳湖北部地区,当时还没有形成今天的鄱阳湖南湖。当时彭的水文特征应该是洪水和低水位变化幅度较大,属于大洪水低水位线的吞吐型湖泊。

据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研究,隋唐五代至北宋,我国气候变暖。此时长江中下游湖泊显著发展,扩大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的鄱阳湖面积,隋唐以后湖泊迅速扩大。炎热多雨的隋唐北宋时期,长江径流量相应增加,尤其是汛期。

而江汉平原的云梦泽,曾经可以充分蓄蓄洪水,隋唐时期基本消失,长江以北的栗鹏顾泽,早就被一个恶毒池大小的雷池所取代。导致长江流域蓄洪能力明显下降,长江干流径流量剧增,水位上涨,除部分分洪洞外,大部分向东倾泻而下。

它在湖口一带造成了两种结果:一是洪水改道,涌入彭;二是支持彭把打得落花流水。这两种结果的结合也是导致彭扩张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唐末五代到北宋初,彭空很快就越过营子口,扩散到东南的小洋平原,基本奠定了今天鄱阳湖的范围和形态。那时候的湖比现在宽多了,湖南到南昌桥社。于是,420年和425年赣江下游的孝阳、海昏侯两郡分别落入湖中,而地势较高的邻城武城反而逐渐繁荣起来。所以民间有“沉入海底后,吴城崛起”的说法。

根据《太平宇宙》和《纪胜》中的记载,宋代鄱阳湖的范围大致如下:鄱阳湖山是指鄱阳县西北的鄱阳湖中的长山(又称羌山),宋代已在湖中的事实,证明当时鄱阳湖的北界与今天基本相同。鄱阳湖的东界在今天的莲花山和鄱阳县之间,宋代鄱阳湖的西端在松门山。从其“北有李鹏湖”的情况来看,当时山南的平原还没有落入湖中。因此,湖区的西南边界应在松门东端至瑞洪镇的线上。

明清时期,鄱阳湖演变的最大特点是汊湖的形成和扩大,尤其是在鄱阳湖南部。进贤县北境,宋代只有祖庭湖和日月湖两个湖有记载。元明以后,随着鄱阳湖地区的不断下沉,祖庭湖被鄱阳湖吞并,进贤县北部的北山成为鄱阳湖的最南端。

与此同时,日月潭至鄱阳湖的水道也扩展成了鄱阳湖南部的带状支湖——军山湖,使军山湖和日月潭成为进贤最大的湖泊。到明末清初,曾经流经进贤县西北的清溪、南阳、东阳中下游,也扩展为仅次于君山湖的清澜湖(或称清南湖、东阳湖),最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湖泊水域。

随着80年代以前的不断围垦,湖岸逐渐向湖心发展,湖内主航道起伏淤积,变化频繁。鄱阳湖、五河尾闾水位明显逐年升高,调蓄能力降低,河道泄洪能力降低。1998年洪水后,湖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双退”和“单退”工程,使湖区汛期蓄水面积扩大到接近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自然环境

气候特征

鄱阳湖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5-17.8℃,年平均降水量1570毫米,6-8月盛行偏南风或南风,大风多发生在酷暑前后;其他月份大多偏北或偏北。

鄱阳湖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冬春季常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寒潮多,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夏季冷暖气流交替,潮湿多雨,为“雨季”;秋季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炎热干燥,盛行偏南风,偶尔有台风。据1956年至2000年统计,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7月最高,月平均30℃左右,极端温度44.9℃;1月最低,月平均约4.4℃,极端温度-18.9℃。南部比北部高0.5-1.0℃。

年平均日照1800-2100小时,平均太阳总辐射444-477×10j/cm。雨量充沛。单站年降水量最少653.0mm(1978年汤阴),最多3034.8mm(1975年庐山),多年平均约1500mm。一年之中,分布极不均匀。4-6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48%,6月最大占全年的17%,12月最小仅占3%。年平均蒸发量约为1200毫米,水面蒸发量的分布是湖内大,湖周小。从时间上看,7-9月份最大,占全年的45%,1月份最小,仅为3%。

鄱阳湖大部分年份风向偏北,只有7、8月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偏南。据1964-1985年统计,年平均风速在3.5m/s以上,日平均风速≥5m/s的天数达到99.4d,按风能资源国家标准,鄱阳湖区风能资源丰富。湖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使湖区成为强风的集中区。

鄱阳湖主要包括风向不确定、风速变化大、时间短的冷空大风、锋面雷暴大风和飑线大风。都昌老爷庙多年平均大风日数30.5d,汤阴站测得最大风速31.0m/s(相当于11普氏风力)。

独特的水产品

鄱阳湖有水生维管束植物102种,浮游生物266种,鱼类122种,海豚2种,已鉴定贝类87种。经济价值较大的鱼类有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鲱鱼、鲶鱼等10余种,鄱阳湖江豚数量约200-300头。此外,还出产贝类、虾、蟹、水禽、莲藕、湖草等多种水生动植物。

鸟类

2010年,鄱阳湖自然保护区共有鸟类300余种,其中水鸟115种,珍稀鸟类50种,占全国225种水鸟的51%。2002年,这里的越冬鹤总数达到4000多只,占世界鹤类总数的95%以上。鄱阳湖是鹤类等珍稀水禽和珍稀林鸟的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白鹤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野生总数量约4000只。其中98%在鄱阳湖越冬。白枕鹤是我国二级保护动物,野生约5000只,其中60%在鄱阳湖越冬。

矿产资源

截至2004年,全区已发现有色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31种,21种居全省领先地位,其中熔剂白云石、泥灰岩、高岭土、玻璃砂、萤石、重晶石、大理石、金、银、铜、锌、锡为全区优势矿产,1984年还发现了海泡石。

来源:传奇知识网,转载请注明作者或出处,尊重原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